資料來源:Career職場情報誌】第383

撰文◎李翠卿、羅梅英 攝影◎凌子曜  2008-03-13

2006年,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說台灣觀光業可能供過於求的話言猶在耳,但今年卻宣布成立全新國際品牌「silks」, 3月起大舉對兩岸餐飲市場人才發下英雄帖。晶華酒店這一步棋背後的考量是什麼?請聽潘思亮怎麼說。

亞洲最佳飯店之一、台灣觀光業股王晶華酒店,素來以靈活的管理策略見長,旗下事業從飯店、餐廳到連鎖餐飲,橫掃台灣上層、中層以及基層客層,獲利能力傲視飯店餐飲同業。

2006年,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說台灣觀光業可能供過於求的話言猶在耳,但今年卻宣布成立全新國際品牌「silks」, 3月起大舉對兩岸餐飲市場人才發下英雄帖。  

 

晶華酒店這一步棋背後的考量是什麼?請聽潘思亮怎麼說:

Q:總統大選後,台灣觀光業是否會有新變化?

A:兩位總統候選人或許有許多差異,但兩岸政策鬆綁是他們政見的「公約數」,開放陸客觀光是指日可待的事。一旦開放,預期接下來幾年台灣飯店的整體住房率至少可以提高10%。目前,台灣的觀光產業,來自國民旅遊的收入,還是遠超過外匯收入,「開放」對台灣的觀光產業來說,是一個很好的轉機——有機會從「內需型產業」,轉型成「國際型產業」。

Q:晶華將如何掌握這一波商機?

A:早期台灣產業從OEM(委託代工,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)崛起,過渡到ODM(設計加工,Own Designing & Manufacturing),再發展到OBM(自有品牌,Own Branding & Manufacturing),這種產業升級的路徑,跟晶華一路走來的蛻變頗有異曲同工之妙。 晶華一直以來都在不斷轉型、升級。我們很早以前就跳脫了台灣傳統飯店業「重資產」的資本密集經營方式,而朝「輕資產、重管理」的方向前進。早期,我們用的是別人的品牌、別人的管理模式;15年前開始,我們雖然仍是使用別人的品牌,但卻發展出自己的管理模式;現在,我們除了使用自己的管理模式以外,也要發展自己的品牌。 品牌,也是穩住龍頭地位的必要策略。雖說開放將帶來商機,但在觀光業每年供給成長30%的情況下,若需求無法趕上,我去年說的「供過於求」危機仍未解除。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,飯店品牌的重要性會更被突顯,也就是說「好的會更好」,而體質較差的則可能被淘汰。

Qsilks的發想緣起與拓展計畫為何?

AModern Chinese」(現代中國風)一直是我們近幾年來發展的基調,像是「蘭亭」、「大班」等餐飲品牌,都有「現代中國」的意涵,「silks」這個品牌也是延續這樣的基調誕生的。silks」名字的發想是起源於「絲路」,絲路是連結中國皇朝跟羅馬帝國的通道,它不僅扮演一個商務樞紐,同時也是傳遞東西文化的橋樑,我們期待這個新品牌也能承續絲路的任務,對外連結、融合不同的文化、民族、歷史,對內連結公司與人才,成為一個兼容中西與內外的全新國際品牌,以迎接未來的商機,並將觸角延伸到其他市場。我們的目標是:2010年可以拓展20家自有品牌飯店,其中,大陸的據點約占14。這20家包括10家的silks系列酒店(包括頂級的五星級Grand Silks晶華酒店與四星級Silks Palace晶英酒店)以及10家捷絲旅(Just Sleep)商務旅館。在這種擴張計畫下,「人才」、「團隊」是最不可或缺的關鍵。

Q:晶華需要的人才,是什麼樣的人才?

A:為支撐集團未來的發展,我們接下來3年預計將召募200位高階主管,以及600位中階飯店專業人才,光是今年,就需要100位經理以上的幹部人才。出色的餐飲專業、流利外語與獨當一面的經營能力,當然是一定要具備的,除此以外,晶華找人有一個golden rule(黃金法則):同理心非常重要,他必須treat others the same way we wish to be treated,也就是將心比心、待人如己。大體來說,五星級飯店的基本訓練都很整齊,遊戲規則不會差太多,如何差異化,就是在這條golden rule上。這種人才,就好像「silk」(絲)一樣,它的質地很精緻纖細,但同時又非常堅韌,絞合成一股、一綹的絲,比同樣粗細的繩子更強韌許多倍,這也就是我們企業的精神。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ba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